三人吃完饭天依旧没有亮,不过上工的锣声却是已经响了起来。
陈书宁将刚刚刘淑梅让带雨衣的事跟另外两人说了,王春妮有雨衣,可是许来娣却没有,不过也找了块塑料布带上了,三人准备妥当就打着手电,随着上工的人群朝着大队部走去。
今天依旧是支书那小老头做上工前的动员,然后就是大队长开始分工。
像陈书宁他们这样的青壮劳力自然还是要去地里收割大豆的,像是在麦场和仓库搓玉米粒、翻麦子这样的轻省活一般都是老人和孩子在做的。
因为老支书说这雨今天一定会下,所以即便是天仍旧黑乎乎的,可大队长还是组织人做了不少的火把,说是一定要趁着这雨下来之前把剩下的庄稼都收回来。
陈书宁虽然有手电筒,可是也领了一个火把,毕竟这样老式手电筒的电池她空间里可是没有的,而且现在的电池也不好买,要票不说,还要凭运气才能买到。
而队里发的这种火把成本可就低多了,杉木皮和松油制作的火把据说一个就能烧上个把小时。
领了火把和镰刀的陈书宁就跟着王春妮和许来娣,以及后加入他们这个小团体的刘向阳朝着豆子地走去。
到了地方找了小队长领了今天的任务地,四人就开始了今天的劳作。
大豆不同于其他的作物,一来它成熟的晚,再来也是这东西耐寒,所以一般都是最后收获。
等霜降之后,叶子完全脱落后,豆荚豆秧干枯了,收割回去就可以直接脱粒,晒干入仓了。
当然这个时候收获也是有着一定弊端的,那就是干枯的豆荚容易脱落,所以当大人们收完豆子后,村里的孩子们还要拎着小篮子在地里捡一拨的豆荚豆粒。
毕竟在这样艰苦的年代,每一粒粮食都是很珍贵的。
也因为是最后收割的原因,收豆子也成为了秋收里最艰苦的活。
因为豆荚本就扎手,即便是带着手套,一不小心也会被豆荚扎破了手。
再加上一早挂了霜的豆荚特别的冰,握在豆杆上就像是握了冰块一样的冻手。
所以在手被扎了好几个口子以及被冻到麻木之后,陈书宁果断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又偷偷从空间里拿了副手套出来。
戴了两副手套,这才让她伤痕累累的手好受了一点。
不过豆杆长得矮小又硬,弯着腰割上一天的豆子可是要比割上一天的小麦累得多了。
加上天黑,仅仅靠着身后割好的地上插着的火把那点光亮,导致众人收割的速度慢不说,不少人还因为视线不清而受伤。
陈书宁他们这小片地里,这么一会就有两个人受了伤,其中就包括新知青里的王文芳。
不过幸运的是这个时候穿的衣服都多,所以王文芳的腿上只是割了一个不大的小口子,不过依着她那性子,就算是芝麻大的小伤口也是要借机不上工的。
所以没一会陈书宁就看到王文启背着她往村里跑了。
当然这些都跟她们没关系,过了今天就能名正言顺的休息了,她可不想这个节骨眼上受点伤什么的。
要是那样还不如像杨晚秋那样,第一天上工就受伤,整个秋收的这段时间人家都在养伤,虽然没赚到工分,可人家也没挨累不是。
一直到早上七点多的时候,太阳才透过厚重的云层射出了一点点的光,让大地有了一点点的光亮。
不用再依靠着火把那点微弱的光亮干活的人们,手中的镰刀挥舞的越发急了。
这会儿陈书宁的手已经麻木得感觉不到疼了,只机械的挥舞着镰刀收割着眼前的大豆,身后跟着打捆的王春妮和许来娣两人几乎得小跑着才能跟上陈书宁和刘向阳的收割速度。
不过这会儿可没人抱怨。
看着越压越低的云层,就算是陈书宁他们这些什么都不懂的知青也能看出来,这雨怕是马上就要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