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案可行。”张喆看着高天离,觉得这小子总能给人意外。
“无人机把人送上去,通过摇摆把人摔到玻璃上,通过吸盘吸在玻璃上。这架无人机其实是载重的,带个一百多斤的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还有个问题,楼层这么高,温度会很低,我们的衣服恐怕不能提供保暖,到时候随着温度降低,人的灵敏性就会受到影响。”谭跃明问。
“这个好办,我们可以在衣服的夹层里放上纳米气凝胶,然后在衣服里补上加热丝,这样就解决了。正好我认识一家可以公司,最近正在研究这个项目,听说成果已经出来了。”陆淮安看着大家,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为了防止玻璃破碎导致头部受伤,最好有一个头盔。”张喆提议道。
“头盔上需要安装耳麦,护罩做成屏幕,这样就可以和我们实时连接,知道房间里的情况。”谭跃明想既然做,就做到最好。
“就这么办。我们会去设计,然后剩下的事情就麻烦大家了。”张喆说完,二根就把张喆和谭跃明送到了学校。
张喆和谭跃明一回到学校,两个人就钻进了图书馆,清大最大的优势就是这个图书馆,里面可以找到任何的资料。
共振机器对于谭跃明来说,是个小儿科,他根据玻璃的构造,很快就计算出了共振的频率,按照这个频率,这块玻璃的分子会在几秒钟内全部动起来,然后整块玻璃承受不住分子的震动,破碎成渣。
他们还为共振机器设计了机器人外壳,能够保证在无人操控下进行攀爬,这样就能够防止使用人力导致目标发现。
对于头盔的设计,张喆和谭跃明研究了好久,关于面罩他们想到了东子,在柔性屏幕基础上,外面附上一层钢化膜,能够保持硬度,能够抵抗外界的冲击。
画好了图纸,就传给了高天离。东子也算给力,很快就找到几家实验室,按照张喆和谭跃明的要求,一个礼拜就做好了成品。
这几次的合作,东子拿捏住了他们的需求,做的产品不仅实用,而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外观也是漂亮,一看就充满了科技感。
通过陆淮安的介绍,服装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外边是黑色的新型纤维材料,里面填充气凝胶,并安装了加热丝。整个衣服的厚度大概是两厘米,穿在身上不仅合身,而且具有弹性,不会有紧绷的感觉。
等这些装备全部制作好之后,大家约好了沪市之行。
高天离让二根把汽车的油加满,和大家在自己的别墅集合,休息一晚后直接去沪市。
在高天离的别墅,张喆主动要求来做这次行动的执行者,高天离作为无人机操作者,陆淮安和谭跃明负责监视和指挥,二根作为驾驶员。
到了别墅,高天离把无人机从车上降了下来,然后演练了一遍升空。随着无人机的轰鸣声,把手紧紧地将张喆固定在无人机下面。张喆穿上了人工骨骼,戴上了头盔,缓缓升空。
说老实话,张喆是恐高的,他在升空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快抽空了,感觉就是一个躯壳慢慢上去。
到了五百多米的高度,无人机悬停了下来,张喆甚至都不敢看地面一眼。随着无人机的晃动,张喆向前方一摆一摆地晃过去,直到达到了可以接触玻璃的距离才停了下来。
降到地面之后,高天离为无人机换了一块电池,继续测试了两遍,等张喆完全适应,自己也能够熟练操作才停了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福特全顺拉着几个人出了京城,驶上了去往沪市的高速。
十三个小时后,驶过收费站,进入了沪市。
二根按下了按钮,福特全顺的车牌换成了一张沪牌。直达环球金融中心。
看着这座高耸入云的建筑,张喆感觉一股凉气从脚底冒到了头顶。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吗。
二根和高天离负责对周边交通情况进行熟悉,陆淮安、张喆和谭跃明在商量行动的时间。
92层,那个西装男人将窃听器装到了天花板上,93层的脚步声清晰地传了进来。屋子里最少有六个人,他们决定明天晚上约好吴跃进派来的代表进行谈判,几个人激动地商量着价码。
西装男人拨通了陆淮安的电话,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
“明天晚上,九点钟,这个姓马的和吴跃进派来的人谈判,那是我们的最好时机。”陆淮安对着张喆和谭跃明严肃地说。
“好,明天晚上九点,我们开始行动。”
大家找了一家附近的酒店,办理了入住后,就在让房间里开始进行行动的演练,经过一遍一遍地演练,确定了晚上的行车路线,停车位置,张喆升空后的最佳方位,无人机悬停的位置,还有撤离的路线。
一切妥当,大家就回房间休息。一连十几个小时的路程,二根头一挨枕头,就打起了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