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允因对司马昭偏袒自己感恩戴德,今见正是立新君之时,便就劝谏司马昭就此受魏禅称帝,奈何司马昭有意于其子司马炎,贾允便就此作罢,只与司马昭议立新君之事。
司马昭也知朝内不可一日无君,便就笑言贾允:“不知常道乡公曹璜如何?”
贾允听了,连连称善:“如今邺城之中身份地位相当者,也只有曹璜了,然曹璜乃先祖武皇帝之孙,与太皇太后乃是辈平,只怕太皇太后计较辈分不能认同?”
司马昭听闻贾允如此说,不由大笑:“此事甚为简单,只让曹璜认做先帝曹叡为义父,此事便可谐也。”
贾允听了虽有诧异,然大将军司马昭如此说,便也只得如此认了:“只要太皇太后认得,也未为不可。”
呜呼,司马昭竟权至如此,连辈分之事也在其一句话中耳。
司马昭与贾允议罢,即刻携五百铁甲军直至永宁宫面见郭太后,言明拥立曹璜为帝之议。
果不其然,永宁宫中郭太后听闻司马昭欲立新君乃是曹璜,不觉提出异议:“曹璜乃是曹宇之子,曹宇乃是先祖武皇帝之子,如此论来,哀家乃是曹璜之嫂,如此辈分,哀家如何永宁宫中称得起太皇太后?”
颇有微词,不甚认同曹璜辈分:“且就往事来说,当年先帝驾崩之时曾欲立曹宇为托孤大臣,奈何曹宇竟以无才无德为由拒做栋梁,先帝曹叡无奈,只得以曹爽为首辅大臣,结果落得如此困境,如今却以曹璜为帝,难道要授世人口舌否?世人知之,岂不言乃是风水轮流转,先帝无嗣也?哀家觉得不好。”
郭太后连同旧事一并提起,只想换人拥帝。
司马昭却是笑而阻止:“太后多虑了,只辈分之事颇为容易,只让曹璜认先帝为父,事便谐也!如此世人谁又敢口舌?”
郭太后见司马昭意决,虽心中不悦,然既然司马昭又能说动曹璜认曹叡为父,也未为不可,便就叹口气:“便就皆依大将军,既然曹璜到京登基前要认先帝为父,若果还以璜为名不妥,哀家更其名为奂示与天下,便可称为义子,登基之时便就称作曹奂,以此堵人口舌。”
司马昭点头称是应了。
郭太后遂拟就懿旨,邺城诏曹璜进京为帝。
司马昭得郭太后懿旨不胜欢喜,即刻命司马炎率大军前往邺城,迎接曹奂进京登基。
这一年,曹奂14岁,司马炎24岁。
公元260年六月甲寅日,曹奂进入洛阳,并于当天在皇宫太极殿即位称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元。
曹奂继位第三天便就下诏再次封司马昭为相国,爵位升为晋公,增加十郡食邑,外加九锡大礼,还下诏封司马氏所有无有爵位子弟全部统一为亭侯,同时赐钱一千万,赐帛一万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