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好友 饭山太瘦生 859 字 9个月前

“但是,姨母,请不要恐惧,我来建业,是为了消去您对我的猜忌。我对您着实有恨,我恨您失去了以往对我的信任,您已经不相信八郎的本性了吗?或许是我的要求太奢侈,但是我一直将您视为我唯一的姨母,您是像我的母亲一样无可替代的人。一个儿子,无法忍受母亲对自己的怀疑。”

长公主用哀婉的目光看着他的八郎,她伸出手,温柔地抚摸他的鬓角,指腹摸到了他的泪水。长公主的眼里也满是泪水。

荀靖之将脸贴在长公主的手中,任由眼泪大滴大滴滑落,他说:“我怨恨您,是,我怨恨您!可我带侍卫来,只是怕您已误解了我,我怕自己不带侍卫,无法活着走到您的面前。就算您曾想过要我去死,我也不会将许朝拱手让给江表门阀。姨母……我如何能做到真正恨您呢?无论如何,我只是您不成熟的外甥。我什么都不会做,为您带来了第二样礼物。”

荀靖之拿出一封信,放在了席上,递给了自己的姨母。

信是康贤太子和内侍常素写的。常素表字履初,是孝仁皇太女一手提拔起的北地寒门子弟,皇太女曾点他做探花。常素陪伴康贤太子近十年,与康贤太子关系深厚,他以往也是“湘州士人”中的一员。

康贤太子去世后,常素将信交给了荀靖之。在荀靖之被找回来后,康贤太子想起来一道二子存一的谶言——连庄宗和孝仁皇太女都如此恐惧那道谶言,康贤太子当然也不可能不在意它。

康贤太子曾猜测过自己会死于亲弟之手,无法久活于世,然而后来他改变了想法,因为他的弟弟说了“永不相害”。

他希望自己可以始终相信自己的兄弟。他绝不想和自己的兄弟做庄宗和寿王那样的兄弟——即使他的兄弟要做寿王,他也不会逼死他。

一朝的皇室,一旦出现血亲残杀的例子,后代就会不断重复这样的命运,然而,康贤太子选择对抗由庄宗开启的命运,他绝不会让血亲残杀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康贤太子的谥号是“康贤”,他本人正如他的谥号所显示的,是贤德有能之人。他在坠马后猜想,自己如果因意外或阴谋早逝,众人会不可避免地猜忌自己的弟弟。因此他写信给常素,要常素在自己意外去世后,照顾好高平郡王——若有必要,举众人之力,力保高平郡王成为太子,一定不能让皇储的位置落在傀儡手中。

现在,荀靖之将康贤太子早就拟好的遗信和常素的表态信交给了自己的姨母。

长公主看了信,眼中的神色变得复杂起来,她已经知道了,她的外甥不会和江表门阀成为同谋。但是,他或许想从她的手里挖走她的权力,就如从她的身体里,剖走她的心脏。

她不自觉地皱起了眉,说:“八郎,你希望我也帮你,就像常素他们一样?”

“姨母,龙虎相斗、二子存一——国师曾预言我和我的兄长会有一人成为皇帝。”荀靖之顿了一下,继续说:“然而我在道门中修行,得知的是:命非定数。推测命数不是为了无可挽回地走向自己的命途,而是为了做出对的选择,避开劫数。我在幼时被母亲送入道门,正是因为母亲同样知道,命有避开的可能。我如今要用一道预言,来帮自己避开自己似乎已无可回转的命数。”

荀靖之拿起了身侧的缎面匣子,以双手递给自己的姨母。

长公主不知道缎面匣子中装了什么,这匣子很小,其中装的或许是匕首,绝不会再是一颗人头。长公主接过了匣子。

长公主犹豫了片刻,打开了匣子。匣中没有弹出匕首,也没放着任何利器,其中有三重织金宝绫,包裹着一卷经卷,

长公主一层一层打开宝绫,其中乃是一部《宝雨经》。《宝雨经》在北地赵朝女主治国时被译出,其中有故事载:佛灭两千年后,一位女身菩萨成为了南部赡洲的自在之主。

前朝的赵桓宗憎恨母亲与姐姐,登基之后,禁止北地传抄此经。许朝太平长乐元年,庄宗践祚,为许朝立皇太女,下令国境内的佛寺重新传抄此部佛经。

荀靖之寻回的这卷《宝雨经》,抄写于隆正元年,由岐山佛门的高僧释普仁写成,最初与一粒佛顶骨舍利一同被装藏在白马寺的宝冠释迦像中。

乾佑末年,洛阳失陷,白马寺几次遭遇大火。僧人带出了佛像心口处的经卷和金棺银椁佛顶骨舍利,不久后,经卷与佛顶骨舍利分散,佛顶骨舍利丢失。

或许,这就是天意……冥冥之中,神佛旁观人间,成千上万人丧身血海之中、神佛自身的尸骸留下的舍利也不知去向,然而,一部小小的佛经,承载着神佛的意旨,完好无损地出现在了荀靖之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