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策划成立公司

“行吧,到时你安排”。

李元对这事不以为意,现在过去那就是吃力不讨好。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到进行不下去,那几个组估计都不会找他。

李元给童代表续上茶水,犹豫一下道:“老童,私营公司的事情有没有什么消息?”

“这个有点难度,国内现在还没有对应的政策。上次我专门找了一趟许领导,他暂时也没有办法”。

童代表从桌子上拿起烟盒,看看牌子,抽出两颗,递给李元一颗,然后把整盒烟放入裤兜。

李元没有说什么,拿起火柴,给两人点燃。

“我记得在去年,一些香江商人在南方成立公司,国家也给与了优惠”,李元想起去年报纸上的讨论。

1978年初夏,香江永新企业有限公司投资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企业。

当年11月在百鸟市破土动工。曹老板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赴内地投资兴业的香江商人。

这件事还在国内引起轰动,报纸上进行了利弊讨论。

“这主要是为了提高出口,增加外汇储备,所以特事特办”。

“这么说,应该找一家香江公司,他出资金,我出技术,在京都合资办厂!”,李元若有所思。

“在京都办厂有点难度,目前争议性挺大。你可以选择南方,那里有针对性政策”。

李元想想,也是一个思路。

送走童代表,李元陷入了深思。

他现在除了在科技司有个顾问的名头,其实就是一个白身。

为了单干,也怕未来纠缠不清,李元半年前,把调查员的身份退掉。

曾鹏对李元的情况一清二楚,知道再想把这个小子拉回来,已经不可能,所以干脆利落答应了他的请求。

现在他有了一些技术储备,将来还想做更多的产业布局。

不能一直等着政策出台,他需要开始资本的原始积累。

香江股市是他的启动资金,但是想要成立的公司暂时不能是计算机或无人机飞控系统。

国家现如今需要的出口。

那么必须成立一家国内可以生产,又能够大量出口的产品。

农产品和原料现在是对外出口主力,工业品这几年也有不少的占比。

收音机是香江的天下,小小的香江,就有一二百家收音机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