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主动兴兵

盛长柏也算没在西北白吃三年土,官品升了一级,并且成为了秦州这个上州,边疆重镇的一把手。

完全算是重用,干好这种边疆重镇的知州,完全都可以算是一直资历。

和皇帝关系好也是有好处的,皇帝足够信任盛长柏。

盛长柏也就可以违反一点大周的流官惯例,不让一个朝臣在同一个地方,任官太长。

在秦州做了三年通判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在秦州任知州。

甚至因为信任,皇帝都没有再另设一位通判,来分权,掣肘,监督盛长柏这个秦州一把手。

盛长柏对秦州很熟悉,升任知州之后,甚至除了官印之外,其他都不用麻烦交接。

无缝衔接的直接安排起来了粮草,甲胄,兵器,箭矢,做起了各种战前准备。

一边做着准备,一边等着朝廷这次安排的西征统帅到来。

秦州所在的秦凤路地理位置确实很关键,不管西夏东进,还是大周西出,都要通过秦凤路。

朝廷为西征设下的秦凤、陕西几路宣抚使,直接也把行在,安置在了秦凤路。

宣抚使的权利很大,算是大周权利最大的地方官,直接负责几路的军政所有事。

权利远在一般的路级首官转运使之上,标准的一方诸侯待遇。

所以大周的宣抚使不常设,都是临时性的差遣。

差事干完了之后,马上就要卸任。

这一次皇帝设下宣抚使,也是为了方便西征统帅,可以方便调动西北一切力量。

新的上司到了西北,到了秦州所在的秦凤路,盛长柏这个秦州知州,免不了要去拜码头。….

“拜见顾帅。”

“则诚,我们二人何必如此客气。”

“仲怀,我果然没有预料错,这次西征,官家派了你来带兵。”

看到了皇帝确实派出了顾廷烨做西征统帅,盛长柏还是乐意看到的。

顾廷烨就算毛病再多,对于西征的心思肯定是纯粹的。

不像西北地区的各个将领,都有自己的各种小心思。

并且顾廷烨做为皇帝的好基友,带兵出征,不用听从文臣的指挥。 这也是盛长柏最容易影响到的一个人,顾廷烨这次来做主帅,盛长柏也就可以对西征,影响到更多。

“我盼了几十年,终于等到了今日,怎么可能错过,听说官家要对西夏用兵,我就第一个主动请缨。”

顾廷烨确实是一个喜欢上战场的人。

不过这种事情,就是顾廷烨不请缨,统帅大周一半精锐这种事情,也就只有顾廷烨最适合。

“仲怀,你这次统兵,官家可赐下临机决断之权?”

盛长柏继续的问道,主将有没有自主权,还是很关键的。

大周之前和外邦交战,屡屡占不得优势。

前线大军要时时接受汴梁的遥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虽然这些年下来,因为皇帝不知兵事,干涉起来,没有之前国初的皇帝,直接发下阵图,让主将按部就班,几时行军,几时扎营,几时做饭,事无巨细那么夸张。

但是汴梁的皇帝和宰辅,也会直接给大军安排行军路线,交战时机,地区,其实也是一件挺荒缪的事情。

“当然,官家不是不懂兵之人,允许我可以便宜行事。”

除了顾廷烨,其他人还真的很难在皇帝面前得到这份信任。

就是皇帝亲舅舅沈从兴,因为能力问题,也不值得皇帝给这种支持。

不给统帅过大的权利,也不完全是因为赵家皇帝懂不懂兵事。

这是赵家皇帝想要消除一切对皇权威胁的本能。

“这就够了,看来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咱们就可以抓着西夏的儿皇,进京给官家献俘了。”

西夏兵虽然说很强,党项人是游牧民族,自小在马背上长大,弓马娴熟,全民皆兵。

但是毕竟只有三百万的人口,地处贫瘠的西北,也就有不了多好的经济,生产力。

只要大周自己不出问题,各方面都能有一定水准,凭借更强大的综合国力,西夏就不存在和大周相持的可能。

“则诚你在西北三年,就是为了这一天,可有什么可以教我?”

“当然…想要求稳的话,可以只开边河湟,这次只求占据河湟。西夏朝堂那般乱,心思各异,自不可能如之前一样上下一心。只要我大周三十万大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没有不胜的可能。

想要一劳永逸的话,可以选择直接夺取衡山,占据了横山这道天险,不只是我朝会对西夏有防御天险,西夏没了地理优势,我大周军队也就可以随时直捣敌巢,西夏对于我大周迟早就是囊中之物。”….

盛长柏说的事情,其实懂些兵事的都知道。

大周要对西夏用兵,总要希望得到一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