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你说得有道理,我那三个儿媳妇,最近天天带着我那几个孙子在我面前晃荡,对喜鹊也亲近了不少。你不说的时候我还没注意,经你今天这么一点拨啊,我才想通了,她们就是想让孩子们跟姑姑亲呢。”
喜鹊已经不是小孩子,此时也没像巧云一样脸色通红。
她也在考虑娘和杏花嫂子的话。
“娘,等有空了问问哥哥嫂子还有孩子们吧,我不管侄子侄女,只要有个孩子傍身,这辈子就再也不愁了。”
“好,好。娘依你。”
几人到了铺子里时,朱梅等人正在收工。
顾大娘几个也不闲着,便过去帮忙归整桌椅板凳,打扫,洗涮。
人多好干活,没一会儿就收拾完了。
提前一天就说好的,今晚大伙吃个团圆饭,萧杏花也有话要说。
“大家最近都辛苦了,所以我从隔壁饭馆定了一大桌子菜,犒劳大家。咱们边吃边说。”
大伙心里都有数,定是一月之期快到了,要提前安排他们呢。
萧杏花也不吊人胃口,饭吃到一半时,就说起了重点。
“杨大哥,柳大哥,两位嫂子,你们早就把萧记馄饨的做法记得滚瓜烂熟,就算我自己上手,都不一定有你们做得好。我也说话算话,除了要足额付你们工钱外,还会指给你们能赚个温饱钱的点子。”
杨树和柳林,便是那两对夫妻中的两个男人,他们听了萧杏花的话,都看向各自的婆娘。
萧杏花给两个女人各夹了一个大鸡腿。
“杨大嫂,柳大嫂,你们有什么话都可以说,咱们这里是女人为大,不兴男人当家那一套。”
这话一出,顿时让严肃的饭桌氛围变得轻松起来。
四个人都是三十来岁的年纪,他们眼睁睁看着卢记轰轰烈烈的开张,不过几天的功夫就惨淡收场,心里对萧杏花的经商手段是由衷佩服。
遇上这样的同行,他们其实根本没了再摆馄饨摊的念想,就算开面馆,也怕被萧记挤兑的半死不活。
其实,他们都想留下来。
在萧记干活轻松,风不着雨不着,东家也和善,也不会拖欠工钱,逢休市就在家休息,夫妻两人也不用分开,一个月合起来还能挣二两银子,供养一家老小简直绰绰有余。
何况,家里都还有些地,上头老人年纪还不算太大,能种地还能帮着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