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出谋划策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由检更希望尽可能地减少战争,顺义之战惨状让他受到了太大的刺激,说是人间地狱丝毫不为过。

孙承宗连连摆手,打断朱由检的话,说道:"皇上,臣今年六十六岁,听臣一句劝吧。从今往后打消这个念头吧,行不通的。很多事,明知不可为,却不得不为之,明知可为,却不能为。"

这己经是孙承宗的肺腑之言了,朱由检不好再说什么了。

"以孙首辅之见,该如何答复黄台吉呢?"

孙承宗不假思索道:"黄台吉议和,绝非出于真心。以臣之见,他既然提出可以以辽河为界,说明他不敢要辽河以西的地盘,是想告诉朝廷,辽河以西不要了,双方休战。

既然他都这么说,朝廷就应该速速占据广宁。广宁地位至关重要,在黄台吉之手,则建州与蒙古连成一片了,在我手则辽东的形势大为改观。"

"派袁崇焕去吗?"

孙承宗又连连摇手,"不不不,黄台吉刚刚和袁崇焕交过手,朝廷如果派袁崇焕去,他一定以为朝廷要东渡辽河打他。朝廷派王之臣去,他就知道皇上知道他的意思了。"

孙承宗的一席话,让朱由检不得不佩服,老孙真是千年的狐狸修成了精啊,对世故人情的洞察,简直到了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的地步。

做皇帝,并不需要你有多聪明,多能干,多正确,多伟大,那样的要求太高太高了。

但你首先得有自知之明,还得时时警惕你随时都会冒出来的微操的欲望。

朱由检依孙承宗之计行事,命辽东经略王之臣移驻广宁。王之臣吓破了胆,逡巡不敢进,带着两万人,从山海关走到锦州就走了三天,从锦州走到广宁又走了三天。

等他惴惴不安地走到宁远时,后金在广宁的驻军早就走得一干二净了。

这下,王之臣又得瑟开了,在给兵部的报告中吹嘘说:【职得令即起,奴望风而逃】

朱由检看到这一句,牙齿都快笑掉了。

兵不血刃收复广宁,这是卢象昇顺义之战的余威。

广宁是辽河以西第一重镇,关系到明朝、后金、蒙古三方势力的此消彼长。

收到王之臣报告后的第二天,朱由检就召开朝会,宣布成功收复广宁,朝野上下一片欢腾。

这是万历四十六年以来最大的胜利。

广宁之战虽说是一场惨败,但也打了不少壮烈的大仗。

西平堡之战,守将罗一贯被后金军五万人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