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路由刘琨亲领,主要是他在中山招募的兵众,自太原出发,进据蓝谷,欲自汾水向西,再折而南下,不过才出门就为刘粲所阻,双方于山中对峙。
第二路由幕府监军韩据统率,自晋阳南下,沿着汾水进兵,过冠爵津(俗谓雀鼠谷),进入西河境内,为汉荡晋将军兰阳所拒。
第三路由拓跋普根率领,自代北南下,沿着黄河东岸一路疾行,横穿整个吕梁山区,趁着刘琨两路兵马吸引了匈奴注意力的时候,突然出现在平阳境内。
从进兵路线来看,前两路兵弱,以晋兵为主,鲜卑兵为辅,正面吸引汉军注意力。拓跋普根率领的鲜卑骑兵从侧后方迂回偷袭,争取一举拿下平阳。
计划非常不错,而匈奴确实也分兵阻击刘琨、韩据了。但怎么说呢,这两路太弱小了,完全没法吸引匈奴主力。
当拓跋普根的踪迹被发现后,平阳震动,天子刘聪带着禁军主力御驾亲征,于北屈县堵截住了汹涌南下的鲜卑骑兵。
匈奴人的反应并不慢。
若让鲜卑骑兵突入平坦的汾水河谷,局势可就不好收拾了。
如今在连绵不绝的群山之中与其相遇,反倒有利于匈奴步骑。
而所谓北屈县,位于今吉县北,在唐代为慈州治所吉昌县——拓跋普根其实是自唐振武军南下,过遮虏军城、岢岚军、石楼关,进入隰州,再南下慈州。
如果匈奴再发现晚一点,人家就真的进入河谷平原地带了,还好在山区将他们挡住了。
双方至今已在山间对峙数日,大战小战十余场,互有胜负。
拓跋鲜卑南下匆忙,所携给养不多,且为了快速行军,甩开了赶着牛羊一路南下放牧的老弱妇孺。毫无疑问,僵持对他们不利,僵持的时间越长,失败的可能就越大。
刘聪也是打老了仗的人了,非常明白这一点。
在看到双方大战渐渐结束,各自收兵回营之后,他扭头看向廷尉陈元达,神色间颇为复杂。
“陈卿。”刘聪说道。
“陛下。”陈元达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陈卿乃国之柱石,朕所信赖。”刘聪说道:“今可领万人北上西河、太原,抄截拓跋后路。”
“臣遵旨。”陈元达沉声应道。
“再问问山中群豪。”说到这里,刘聪的脸色很不好看,只听他说道:“缘何鲜卑数百里突进,一路畅通无阻?山中百姓,难道都背弃大汉了吗?”
“遵旨。”陈元达应下后,又道:“陛下,鲜卑来得太快,山中诸族未及反应,也是情有可原。值此危急之秋,陛下当宽宏待之。”
“哼。”刘聪冷哼一声,道:“朕是可以宽宏以待,奈何有些人狼心狗肺,蛇鼠两端,却未必是纯臣。陈卿但北上,鲜卑坚持不了几日了,一旦败退,朕便衔尾追杀,届时倒要问问那些山中酋豪,到底是何居心。”
陈元达默然。
比起先帝,今上可不是什么宽宏大量之辈,他对此深有体会。
就在数月前,他就差点被今上杀了。
此事源于刘皇后。
今年正月,太后张氏崩,张皇后(太后侄女)闻之,“哀不自胜”,亦崩。
三月,天子立贵嫔刘娥为皇后,为之起(huáng,同凰)仪殿。
他第一个劝谏,认为宫殿已够居住,再起新殿实在太奢侈了,惹得天子大怒,欲杀他全家。
群臣为之切谏,天子不从。
关键时刻,刘皇后秘密派人通知暂停刑杀,又上疏死谏,方止。
陈元达知道,刘皇后也是为了自保,不想得罪满朝文武,但她确实是个聪明清醒之辈。
天子就不一样了。
虽然最后勉强赦免了他,但他说的那句话,却让陈元达心中暗凛:“卿当畏朕,而反使朕畏卿邪!”
这话明显带着怨气。
是啊,满朝文武都来劝,天子被迫屈从,但心中一定很不舒服吧?
陈元达知道,他已经被天子记恨在心了。